馬丁與別人不同, 他的夢也不同。馬丁的夢中屋、是五美元一夜的嬉皮旅館。
馬丁是墨西哥瓦哈卡州旅遊局的局長, 任期從1992年到1998。1992年, 我和夥伴約翰剛剛開始從事瓦哈卡旅遊生意 。那時年輕氣盛, 做事乾脆。既然做旅遊生意, 當然得拜訪局長。兩人沒有介紹信, 也沒有事先預約會面時間, 冒冒然闖進旅遊局。
想不到的是、局長辦公室門口聚集了一群鄉下農夫。局長請他們來, 要聽聽他們的意見, 如何藉觀光旅遊來改善農民的生活。這個議題很大, 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 倒不如看看這兩個芝加哥來的「外地和尚」有什麼新鮮念頭。 局長決定先接見我們。
馬丁局長五十出頭, 濃眉下的眼睛非常敏銳。他身材屬於清秀型, 和一般墨西哥官員的「中臃」大不相同。馬丁的英語非常流利, 他與約翰一見如故, 談論哲學、藝術、宗教、政治、社會福利。馬丁局長的本行是建築, 這樣我也算掛上了鉤– 我也是學建築出身– 總算沒有坐冷板凳。幾個鐘頭下來, 天南地北, 什麼都談了, 就沒談到山區農民與瓦哈卡觀光業之間的關係。不能怪馬丁局長, 我們那能知道窮鄉僻壤、墨西哥農民的生活? 馬丁倒是對我們「人文旅遊」的規劃很感興趣, 頻頻追問細節。
從此我們有了無形的通行證, 可以自由出入瓦哈卡州旅遊局。瓦哈卡旅遊協會的成員對我們的殊榮很感興趣, 謔稱我們是馬丁的「金童」、「才子」。其實馬丁屢屢接見我們, 是因為難得遇到談得來的人。對於旅遊事業, 他心中早有自己的想法。馬丁對「改善交通, 美化市容」或参加商展這樣的老套不感興趣。他雇用一個專業攝影師, 上山下海走遍瓦哈卡州, 出版了幾本印刷精美、英語西班牙語對照的攝影集。他請了一個專人, 走訪瓦哈卡市周遭的農村, 記錄當地民俗手工藝業者的姓名、地址、作品歸類, 出版了一本資料齊全的「手工藝購物指南」, 方便觀光客到村落裡與從業者直接交易, 而不仰賴城裡的藝品店。
馬丁心中最大的願望、是推動農村觀光。瓦哈卡的農村非常貧困, 村民難以為生。以墨西哥主要糧食作物玉米為例: 知識水準很低的農民, 只知道按照幾千年傳統, 在小片土地上辛勤耕作, 對於品種改良、成本與效益完全不懂。自從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通過之後, 美國價廉物美的農產品大規模輸入。和美國甜美多汁的玉米相比, 墨西哥乾巴巴的玉米 (約翰稱它 field corn) 只能拿去餵牛馬。墨西哥製造業和加工出口業又敵不過中國。墨西哥經濟的三支柱是原油外銷、觀光、和旅居外地的勞工寄錢回家。馬丁想: 如果能把觀光客從瓦哈卡市吸引到鄉鎮和山區農村, 既能拓展瓦哈卡觀光線, 又能給貧苦農民帶來收入, 還可以藉此保留農村傳統, 阻止生態環境與人口外流持續惡化。
馬丁決定在選定的農村裡蓋旅館。當然不是一般觀光旅館。馬丁夢中的旅館, 是「青年自助旅館」, 五美元一夜, 學生打折, 只收三美元。自帶營帳睡袋? 兩塊錢。這豈是青年自助? 倒像是六十年代的嬉皮出遊!
馬丁的嬉皮旅館, 正式的名稱是「客舍」 Tourist Yu’U. Tourist 用的是英文–觀光客, Yu’U 是當地查波泰克文, 意思是房子。我給它一個音義兼顧的中文名字–友屋。馬丁選了十四個村落, 實現他農村觀光的理想。六個在偏僻山區, 以生態保育、高山遠足為主題。另外八個離瓦哈卡市稍近些, 都是有獨特風格的手工藝村, 觀光客可以放下身段, 動手學藝。村裡的友屋都是完全一樣的: 水藍色的牆, 紅棕色的瓦, 簡單清爽。山區的友屋則因地制宜, 稍有不同。1994 到1998 年, 友屋陸續開放。
馬丁派了旅遊局一個會說英語的員工賴薩羅開車帶我們去看這麼一個友屋。這個青青客舍, 座落在離瓦哈卡四十分鐘車程的小農村特拉葩左拉 Tlapazola。 特拉葩左拉是查波泰克名字, 意思是「鵪鶉之鄉」。車子從公路下來, 在顛波的黃土路上又走了十幾分鐘。路旁是乾瘦的玉米田和幾株肥大多刺的龍舌蘭, 沒見著一隻鵪鶉, 也不見人影。賴薩羅告訴我們, 鵪鶉鄉只有老人、婦女和兒童, 勉強維持農村社區生計, 青壯男人都偷渡到美國去了。
這讓我想起杜甫《兵車行》的詩句: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 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 禾生隴畝無東西。』這還是墨西哥的太平歲月呢! 竟然如此荒蕪。
在塵土飛揚中, 我們到了鵪鶉鄉友屋。房子本身約五十尺寬、二十尺進深。從照片和附圖, 可以略見友屋的格局:
1. 入口, 穿堂 2. 辦公室, 陳列室 3. 廚房, 餐廳 4. 臥房 5. 盥洗台 (洗臉, 刷牙, 洗衣服) 6. 浴室, 廁所。
進了門, 左手邊是辦公室和陳列室。鵪鶉鄉的土產手工藝是紅土陶器, 木架上、地上堆放了大大小小的鍋、盆、壺, 倒也拙樸可愛。穿堂右手邊是一個簡單的廚房, 一張桌子, 幾把椅子, 稱得上窗明几淨。再進去一間是臥房, 四張上下舖窄床, 可以容納八個人, 居然還有白綠相間的寬幅落地窗帘呢。廚房和臥房的背面, 是開放的盥洗台和有門的浴廁。外面一塊草地, 是「露營區」。
穿堂的過門風可真涼快, 若是有張躺椅或吊床, 睡個午覺, 不知有多好! 我正想著午睡, 賴薩羅告訴我們, 午餐上桌了。一個村婦帶來一大盤玉米薄餅 Tortilla, 一碟墨蕾雞 Pollo Mole Negro, 和一鍋西葫蘆湯 Sopa de Guias, 難為這個婦人張羅出一桌上好的田家菜。
午餐後, 我們隨著賴薩羅到村裡走走。友屋算是村子大門, 農舍離這裡約一兩百公尺。房子都是簡陋低矮的土磚牆, 窗子極小, 可以想見裡面的昏暗。房子只是睡覺的地方, 勞作是在田裡, 燒飯、做陶藝在房子旁的棚下。鵪鶉鄉的婦人, 和其它陶藝村莊一樣, 用「查波泰克輪盤」當轆轤。所謂的輪盤, 是兩個陶壺碎片, 背對背立在地上, 婦人把土坯放在上方較大的盤裡, 一手扶著, 另一手推轉盤子。這麼原始的工具, 似乎毫不煩擾婦人, 她快速熟練的推轉, 不因我們的讚歎聲而停頓。陶壺做好了, 她邀請我們也來試試。自知手拙, 兩人推說下次吧。
馬丁告訴我們, 他的農村觀光構想是吸引有文化水準、又有經濟能力、社會影響力的異國菁英來關心墨西哥–尤其是瓦哈卡–農民和山胞的生活, 並且藉由他們居留友屋的親身經驗, 來改變一般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對墨西哥的歧視。多少官員會有這樣的理想?
我還是不免以小人之心、來度馬丁君子之腹: 以實際眼光來看友屋, 馬丁的夢想很難實現。
一. 友屋的建築經費大半由州政府旅遊局負擔, 維持經營完全靠當地農村。村民是土著查波泰克人、米西泰人、曲埼人, 西班牙話是他們的第二語言, 與訪客的溝通非常有限。「文化交流」固然談不上, 若是訪客有警急情況, 村民也無法處理。
二. 到這些村落, 你得搭乘三等公車, 也許下來還得走一大段路。若是你預先與旅遊局訂了床位, 也不能肯定村民收到了旅遊局的電話。不預先訂位, 可能吃閉門羹。
三. 除了一兩個例外, 友屋通常只有一間臥房。若是不相干的男女客人同住, 難免尷尬。臥房只有單身上下舖, 沒有其它傢具, 也沒有櫥櫃放行李。白天出門, 行李得放在辦公室裡。在友屋值班的村民, 當然信得過, 但是這樣的安排, 到底不方便。
四. 廁所在臥房的背面, 晚上上廁所, 得兜一個大圈子。瓦哈卡盆地海拔五千英尺, 就算夏天, 入夜還是涼得很, 冬夜可能降霜, 起床如廁, 豈止是不方便!
五. 農村沒有任何觀光資源, 甚至基本設施。客人除了動手學鄉土陶藝或紡織、木雕, 沒有其它事情可做, 沒有其它地方可去。山區的友屋倒好些: 畫家可以作畫, 作家可以發掘靈感, 有些山村還可以租馬、山地自行車。沒有文藝或運動細胞的人可以遠足健行, 享受高山空氣的鮮美。但是如果跌到山溝裡, 傷了腿, 那可怎麼辦呢? 從事觀光旅遊, 那能不「先天下之憂」, 為這些細節預做打算? 馬丁希望約翰把友屋做為我們「人文旅遊」的重心, 但是這算盤打不通: 這個生意既沒錢可賺, 又有極大的風險: 若是客人跌斷了腿, 打官司要求賠償, 誰有本事與律師周旋?
幾年來, 州政府旅遊局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經營友屋, 瓦哈卡觀光業者對這個理論上可能的競爭對手充滿敵意。馬丁下任之後, 接下來的兩個局長對農村觀光毫無興趣, 清淡的生意更是煙消雲散。倒是網際網路興起, 給「另類旅遊」帶來一線生機。在瓦哈卡偶爾可以看到背著背包、眼睛發亮的異鄉人 (多半是歐洲青年), 等著搭乘三等公車, 興冲冲上山下鄉, 探訪老舊貧困、沒有年輕人的瓦哈卡農村。
有個故事說: 某公請客, 客人遲遲而來, 主人埋怨:「該來的怎麼不來?」。聽到這話, 幾個客人怏怏離席。主人急了:「怎麼不該走的倒走了!」 剩下的客人憤憤然全走了。
馬丁的夢中屋, 招不到該來的人, 也留不住不該走的人。倒是我這個過路客人, 至今忘不了鵪鶉鄉的那鍋西葫蘆湯。
附筆: 我在鵪鶉鄉吃的好菜:
Sopa de Guias: 這湯是用西葫蘆瓜 zucchini 和它幼嫩的莖、葉、花為主料, 加幾片橫切的嫩玉米片, 再加上主廚秘方配味香草。考究一點的用雞湯作底, 或加上用玉米粉搓成的小球 (比葡萄稍小), 益增口感和美味。
Tortilla: 墨西哥人吃玉米餅, 和中國人吃飯一樣, 不能想見一日無此君。在美國超市可以買到玉米或麵粉做的 tortilla, 墨西哥人 (尤其是南方人) 只認玉米薄餅, 麵粉做的不正統。城裡人到店裡買餅, 鄉下婦人則每天現做。
Pollo Mole Negro: 墨蕾 mole 是醬料, 一般美國人熟知用鱷梨 avocado 做的鱷梨醬 guacamole, 用來蘸餅或 chips 吃。若只說墨蕾 mole, 則是指燒菜醬料。瓦哈卡有七種墨蕾醬, 而以黑墨蕾 mole negro 最為人稱道, 也最費工夫。墨蕾祕方家家不同, 傳媳不傳女。現在大家都買現成, 只有特別節慶 (而且有幾十個客人) 才自己做。黑墨蕾用幾種辣椒做底, 加上蕃茄、洋蔥、 大蒜、杏仁、芝麻、黑胡椒、丁香 cloves、月桂 bay leaf、百里香 thyme、牛至 oregano、桂皮 cinnamon、和巧克力。用這醬燒雞, 就是墨蕾雞。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1. 辣椒並不都辣, 墨西哥烹飪選用數十種辣椒, 是選它們不同的味道。黑墨蕾的辣度非常低, 倒是煙炙氣很重, 因為配料都先在火上烤透。不喜煙薰味的人, 不妨嘗試紅棕色的 mole colorado, 這是我最喜愛的墨蕾, 它的色香味和口感都很豐富、均衡。2. 墨西哥巧克力和一般人愛吃的巧克力糖不同, 墨西哥人用巧克力作飲料, 類似熱可可。它的質地較粗, 口味甜而略帶苦味。3. 重傳統的人用火雞做墨蕾雞 , 火雞 (和玉米一樣) 是中南美洲原產, 不是由歐洲進來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